


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兴盛和发展
茶的发现人、饮茶的起源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”
5000多年前的神农也称“神农氏”,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也是中国医药的发明者。
茶的起源地点: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。中国是世界上发现、利用和人工栽培茶树较早;较早加工茶叶;茶类较为丰富的国家。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和茶文化的发源地。
茶的起源时间:茶树在地球上存在约有100万年的历史。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,迄今5000-6000年历史。
远古:茶发乎神农
《茶经》上说:“茶之为饮,发平神农氏,闻于鲁周公。”神农就是炎帝,传说也是发现茶的伯乐。相传,神农在野外尝百草的时候会架起铁锅,把生水煮熟了再喝。一日,神农尝了一种有剧毒的草,水 还没烧开就晕倒了,不知过了多久,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将他“唤醒”。神农听到铁锅发出“滴滴唱”的声音,顿觉喉咙干渴,便艰难地起身舀水喝。这时,他竟发现锅里的水已经变成了黄绿色,里面还飘着几片绿色的叶子,那沁人心牌的清香就是从锅里飘来的。口渴难耐,神农就用碗舀了点汤水喝,这汤水清香略带苦涩,咽下去后似乎比开水更解渴。更为神奇的是,几个小时后,神农身上的剧毒居然解了, 神农非常开心,采摘了很多绿色的叶子回去,并为之取名“茶”,作为部落的解毒“圣药”,从此之后,茶开始在人类社会正式登场,人们开始从野生的茶树上采下嫩枝,先是生嚼嫩叶,随后将嫩叶加水煎煮成汤汁饮用。
中秦汉:茶业初长成
巴是我国茶叶文化兴起的地方,位于中国西南地区,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曾在《日知录》中写道,秦人取蜀后,始知有茗饮之事。”也就是说,秦统一巴蜀后,中国的饮茶习俗才出现。另外,茶的名称有多种大多数都来自于巴蜀地区的方言,唐玄宗时期,“茶”才正式定名。
史料记数,西汉时期,饮茶活动在巴蜀一带开始盛行。相传,汉宣帝时期的谏议大夫王褒专门买了一个家奴负责“烹茶尽具,“武阳买茶”,可见,西汉时期四川经开始饮茶,并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。甚至还有文献记载当时的成都已经是初具规模的茶叶集散中心,茶业开始成,并对外传播开来。

历史在发展,巴蜀饮茶之风也顺着长江开始传播。魏晋时期,制茶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,饮茶风尚也在王公贵文人墨客之间颇为流行,民间也逐渐有了饮茶习俗的踪影。两晋时期,文人饮茶的风俗更是盛行,出现了“做席竟下饮”的风俗,这一风俗也在民间传播开来。
南北朝:茶者亦风雅
宋元:茶业重心移
到了宋代,荼业重心开始南移,建茶崛起。建茶是指广义的武夷茶区,即今间南、岭南一带。此时茶类也发生了变化,开始出现末茶、散茶和窖制花茶,但数量上仍以饼茶、团茶居多。值得一提的是, 公元 1107年,宋徽宗赵估撰写《大观茶论》,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以帝王之名论述茶学、倡导茶文化的皇帝。元代,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,佐茶技术得以提高,制茶工艺变得精细,一些珍品名茶出现。
明清:茶风传四海
茶叶采制逐渐由饼茶转为以散茶为主,制茶工艺大部分改为炒青,并开始注意成茶的外形,多把成揉搓成条索状,较大地推动了茶叶的生产与加工。明朝还设立了茶马司来管理茶马交易,同时强化茶税及茶政,使茶叶交易得到严密监管。到了清朝时,茶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。这时的茶叶种类开始多样化,除了绿茶外,白茶、黄茶、乌龙茶、黑茶、红茶、花茶等相继出现,饮茶方式也由煎煮逐渐变为泡饮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茶叶产量迅猛增长,茶业发展稳中有长,为茶文化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,如杭州“茶人之家”的建立等,茶文化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传播,而且还遍布世界各国。在大街小巷,茶馆、茶楼、茶室与日俱增,各种文化节日往往都少不了茶的主题和协助。现如今,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茶业在五湖四海中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。
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过程:
3、烹煮饮用 4、冲泡品饮
- 2019-06-17中国茶文化走进韩国和对韩国茶文化的影响